返回首页

诗经采薇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之间的异同?

128 2024-09-03 03:15 admin   手机版

一、诗经采薇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之间的异同?

《诗经·小雅·采薇》和《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之间的异同:

《采薇》和《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但表现手法不同。《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感,抒写他的悲凉凄楚之情。

采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像一幅水墨画,而十五从军征是写实,通过记叙来表现人物,表达人物感情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十五从军征》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二、诗经 小雅 采薇 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三、如何评价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流泪大抵是感同身受,人生经由的阅历使人读诗泪流满面。

大多数人应是在最青春无忌的时候学诗——吟诵和记忆都是任务,故而少了些人生经历所导致的感同身受。因而在读书的时候读诗,无非要么不知其意无所用心地强作解人,要么套用诗词鉴赏的固定组合故作深沉,有些可惜。

图:十五从军征,来源于《积累与感兴》

幸哉人生并非是一次性的旅程,再至重温时,已经是毕业很久,踏上社会征程的成年人,下了班喝着白开水在家中的盐灯下看 kindle,思维万千,即使未醉,却有所思而微微哽咽:于是带着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去重读诗句,读诗也有再回首恍然大悟。

既是悟,不过因是诗无达诂,人各不同,因而余取所求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总想到人未成年时,离家远行。十五岁尚是浪漫的季节,然而离家远征,身伏鞍上,不知几多乡愁,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闻边关羌笛满地,回忆亲人坐望远方,联想母亲临行缝好征衣。既是我戍未定,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不敢说道策勋勒石燕然,想来从军征战数十载,将军百战死,壮士犹未归。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更戍不及,岁至八十才能放归,又是何其悲伤,战士久戍而人已老,手中刀尚锋利而征战不能,英雄迟暮,已到穷途末路,不胜悲凉。

又想起人力皆有穷尽时:气力雄壮时,国家待之殷勤,不放归;人老力衰时,国家则弃之如敝履。将军昔日称壮士,卸甲蔑称为老革!用得上你的时候就称赞有加,用不上的时候则冷言嘲讽——过河拆桥,人多薄凉,可谓如是。

可又能怎么办呢?卸甲归田,惟草木之零落兮,只得如此,更能如何。收拾行装,且归家去吧。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纵是归心似箭,数十年的征战数十年的思念,乡愁从未减弱,可是越近家越担心:大抵经冬复历春,一去数十载,往来音书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可是满怀期待又怕失望而不敢问乡里人,却终究是开口了:我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征夫满怀期待,想知道又害怕听到家人的消息:莫不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留有一丁点希望,可希望终究是梦中无数次闪回的梦境,一朝归来,如泡沫一样破灭了。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望去,昔日的山冈依旧,而屋梁不在,炊烟不现,只有隐在绿色里的矮墙依稀显出昔日的家园,园里园外松柏森森:家中的父老早已尽入黄泉。

阖家仅余一人!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兔遁入狗洞,昔日儿时却有黄犬牵从家中出行;野鸡筑巢家中,昔日却是父母在梁上悬挂杂物;庭院荒芜野草丛生间有谷子,井台生满葵菜——望景更添愁思,父母亲朋而今安在哉!

叹一身近百余年,梦寐无惊一觉眠,抵多少东门黄犬?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炊烟再起的时候,白色的炊烟跟自己的苍颜白发混在一起,越是采食越是思念亲人,羹饭熟透,奉之欲遗谁,所思隔阴阳!正是写不尽的长吁短叹,咬咬牙愁思扯断肠。

所以不知所措: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泪水不由地滴落在衣服上饭碗里,只能怔怔地怀着不切实际的妄想:所想念的人也许还会回来。

此可谓:兵之困九边若此,民之疲四海不支,用尽心思暗损神。

诗睿 己亥年夏四月廿四夜

四、采薇选自诗经还是选自诗经小雅?

一、《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二、《小雅·采薇》描述了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三、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五、《小雅·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六、《小雅·采薇》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名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出自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作者无名氏。这两句名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六、小雅,采薇,诗经。什么意思?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 小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 采薇:《诗经》里的一篇题目,意思是采摘薇菜。

七、诗经小雅采薇读后感?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就是一个戍边的士兵久历艰苦,在还家的路上又饱受饥寒,痛定思痛后悲伤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描写了周人向往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对战争的厌倦。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出征前“杨柳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三年后,生还归来之时“雨雪霏霏”,战后萧索破败之景顿时跃然纸上,悲凄之感犹然而生。

从戍边者思乡的悲歌中,感悟个体生命的无能与叹息。在保家卫国的精神中,感受个体精神境界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归途中感受个体生命对苦难的体认,《采薇》通过情绪诗意般的流露和宣泄,提出了一个冷峻的理性思考。

生命的解读

在浩瀚博大永恒的宇宙中,人渺小的不及一粒微尘,人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自己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是自己的选择。同样在生存期间,虽然有生存的意识,所谓生存的权利,但你同样没有生存方式的选择。人类不过是装在宇宙这个化学试验瓶中的最微小的一个不等于零的分子,瓶中任何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变化。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使生命的个体陷入困境。

《采薇》中的主人公一场战争将他无辜的卷入。他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回家,却难以实现。战争给予他的生存体验是既痛苦而又兴奋的。在这里作者没有写战争中流淌的鲜血,残缺的人体,扭曲的面孔,燃烧的战火,堆积的死体。是因为人在社会主流意识的洗礼中短时间会被蒙蔽,而只是展现了他来自群体意识的兴奋“维常之花,·君子之车·,四牡业业,象弭鱼服,”让他体验了从未有过的荣光和威风。同时也给他带来无限的思家的苦痛。战争结束了,经过了生命的苦苦挣扎,他还是他,“载饥载饿”。试问战争对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而已。

而这种经历与体验原本就不是他的选择,即使他想选择也选择不了。任何生物只能是自然的选择,而选择不了自然。

八、十五从军征,汉乐府的叙事性?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为数很少。其它民族的文学,一般都可以追溯到长篇的英雄史诗,而这在中国早期,至少是不见于文字记载。标志着中国诗史上第一次叙事诗创作高潮的,是汉乐府民歌。正因为以前缺乏长篇叙事诗的传统,汉乐府中的叙事之作,通常都相当短小。

《十五从军征》,在这方面尤其杰出。稍作说明:本篇有时被作为“古诗”看待。但汉代的“古诗”和乐府诗,很难严格区分。许多曾入乐演唱的作品,后人因不知其原来的音乐分类,就笼统地称为“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好几篇,在有些记载中又被称为“乐府”,也属于同样的情况。

  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好像只是简单的事实交代。这里大概连夸张的成份都没有。因为古时士兵服役,常常是没有年限,或虽有年限,却并不严格执行的。许多人未成年就被征发,老得血也干了,骨也枯了,才被放回。

九、诗经小雅采薇的古诗句以及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最佳诗句,诗人营造了凄美意境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反感。

十、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表达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原文如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如下: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扩展资料: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